施麟麒 黄翠婷 您所在的位置:网站首页 好吧 是 施麟麒 黄翠婷

施麟麒 黄翠婷

2024-07-11 12:16| 来源: 网络整理| 查看: 265

一、谐音谐趣。利用汉语谐音文化的网络语言往往能因其诙谐幽默、生动形象而走红。人们进行网络交流时,为了吸引对方注意或者活跃对话气氛,会用一些谐音手段来代替常用词,比如“冲鸭”(“鸭”——“呀”)“泰裤辣”(“辣”——“啦”)等,以增加语言的趣味性和互动性。这些谐音词往往包含比原词更为具象的事物,适合网络多模态表达环境。“叭”原为拟声词,常和喇叭、嘴巴、雨点等形象相关联,在用作语气词时能引起愉悦联想,因而也能适应网络语境。

二、求异求新。“叭”主要用于网络交流中,而互联网用户以年轻人为主体。青年群体更喜欢个性化表达,以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。“叭”生动有趣,适合年轻人的口语表达风格,而“吧”在年轻人中显得有些呆板或老套。“叭”的词性转变体现了年轻网民求新、求变的心理,也映射出语言随生活不断变化的灵活性。

三、从众心理。从众心态和求异心理构成一个硬币的两面。当“叭”作为语气词的趣味性、独特性为越来越多追求个性化表达的年轻网友所认同和使用,“叭”才能逐渐流行起来。正是由于从众心态的驱使,才使青年群体不自觉地在语言上趋同,提升了“叭”的使用率。

四、礼貌原则。根据利奇的礼貌语言学理论,“叭”的使用体现了礼貌原则,即人们在交际中会尽量多表达礼貌信息,减少使用不礼貌信息,以减少冲突、增进情谊。当人们放弃使用具有勉强无奈之感的“好吧”,而采用包含更多合作、友善之意的“好叭”作为应答语时,这正符合礼貌原则中的一致准则和同情准则,即减少自己与他人在观点和情感上的对立,从而维护对方的面子。此外, 礼貌信息的强弱往往和语言形式的长短成正相关。“叭”和“嗯嗯“哦哦”等语气词一样,通过语言形式的延长增加了语言的礼貌性(与语气词“吧”相比)。

五、萌语文化。“叭”的词性转变,也有可能受到了外来文化的影响。由于互联网的国际传播,日本动漫文化在中国广受欢迎,其中的萌文化更是在年轻网民中风靡。受萌文化的影响,网民在发表言论时不由自主地选择“可爱”的字眼与词汇,以卖萌的方式展示自己活泼天真的一面,同时也保证了沟通的温度,拿捏社交分寸感,渐渐形成了一种萌语文化。网友们以“叭”换“吧”也是萌文化的语言表象。

话说回来,“叭”的流行主要还是体现了中国人倾向于委婉表达的语用传统,是礼文化在互联网时代的延续。“叭”的出现使现代汉语的语气表达更加细腻精确,受到年轻网民的普遍欢迎,尤其得到女性用户的青睐。但原本“善良”的“叭”却也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。在知乎一则名为《你讨厌“叭”这个语气词吗?》的帖子中,不仅题主认为这个词“做作、强行可爱,又很婊”,22个回答中获得高赞的前10个回答也都同样表达了厌恶之情。有的甚至认为使用这个语气词的女生“绿茶”,男生“油腻”,或者“低龄弱智”。可见,“褒义”的语气词如滥用也有可能引起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,甚至凝固为某些刻板印象的识别特征。这是值得大家警惕的。

本文系 2020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“网络空间社会治理语言问题研究”(20&ZD299)成果之一。施麟麒,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数智语言生活研究中心副教授;黄翠婷,浙江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。

荐读| “字斟句酌”丛书

为了丰富普及语言文字新知的形式,《语言文字周报》编辑部推出“字斟句酌”丛书,内容涉及语言文字知识及规范的方方面面,力求融知识性、权威性、趣味性于一体。丛书已出版七种:《词误百析》《标点百诊》《高频别字300例》《语法修辞例话》《语言文字规范手册(增订本)》《病句精讲》《这些知识不太冷》。欢迎大家参考阅读。

今日责编:莱比锡不苦胡桃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

【本文地址】

公司简介

联系我们

今日新闻

    推荐新闻

    专题文章
      CopyRight 2018-2019 实验室设备网 版权所有